济宁法桐盆栽或地栽缺铁时,表现为叶脉间黄化或仅较大叶脉保持绿色,严重时整片叶脉间黄化或仅较大叶脉保持绿色,甚至整片叶呈黄白色或叶缘、叶尖干枯有时向内扩展,有时可导致顶叶脱落,出现“梢枯”现象。花木一旦出现缺铁性失绿,可根据不同品种,每隔3~5天在叶面喷施0.1%~1%的硫酸亚铁液,同时每周浇施一次稀薄的矾肥水稀释10~20倍至新老叶片复绿为止。

失绿病”的征候及诊断方法
济宁法桐植株外观表现:苗木病情较轻时,只嫩叶的叶缘、叶尖变成黄色或淡黄色,叶脉和基部仍为绿色。严重时随着枝干的伸长,新叶失绿现象渐趋严重,黄叶增多,大部叶片除叶脉外均发黄或发自,进而产生黄棕色或棕褐色的斑点,斑点由叶缘向叶心逐渐扩大,最后枯焦脱落。然后新稍封顶,停止生长,渐渐枯死。少数受害严重者甚至整株死亡。发病时IbJ,4月末5月初即可觉察,5月中下句渐趋明显,6月中至7月中旬苗木生长最旺阶段,病症最显著,发病率最高。树种不同,对缺铁的敏感程度亦有所不同。青杨派中的小叶杨、小青杨、青杨,杂交杨中的合作杨、北京杨发病率较高。箭杆杨发病较少。新疆杨、银白杨、毛白杨等无“失绿病”发生。其他树种中苹果、洋槐、大叶榆较敏感,易得病;自腊、白榆、旱柳等发病率不高付种不同,“失泳病”的表现特征亦有全别。杨树类从叶缘到叶心颜色由浅到深;洋槐除叶脉外,叶面颜色呈均匀的米黄色;大叶榆嫩枝上的叶片自草部到梢是逐渐变黄,而洋槐复叶上的病叶颜色深浅相同。义如杨树类病叶最后生成枯热的棕褐色斑点,逐渐扩大而使整片叶枯萎脱落;严重的苹果病叶则呈红棕色斑点,自叶缘向内热枯死亡。小叶杨染病后叶片依然平展,而自腊、了资杨得病后其叶片内卷等。对“失绿病”作外观诊断,须与以下情况加以区别:氮素缺乏症;病毒、药害;?同时缺乏几种元素。此外,还应注意生长季节、立地条件、树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差异。因此,应以植株样本化验分析其活性铁的结果作为诊断最可靠的依据。据区农科所于灵武园艺试验场1974年测定,国光苹果叶片含铁量,病叶含铁0.2pp,正常叶含铁3.sppm,相差达29倍。采土样分析缺铁程度可作为诊断苗木“失绿病”的重要依据。土壤中pH的高低,CO3一、HCO3一和CaCO3含量的多少,有机质的贫富,r也可作为诊断的间接指数。石灰性土壤往往缺铁,lx1碳酸钙含量高,Ca+十与土中有机酸易发生沉淀,造成铁的活性环境变差。
最为快速有效的试验诊断是根外追肥,即对病株叶面喷施0.1%硫酸亚铁和0.1%硫酸锌的混合液,早晚各一次,2一3天后,如观察到病叶叶而上有大小不等的绿色斑点出现时,可确定为“失绿病”;若无绿色斑点出现,就不是此病。
此外,汕头市先后启动实施了沿海防护林、绿,,花卉苗木盆栽或地栽缺铁时,表现为叶脉间黄化或仅较大叶脉保持绿色,严重时整片叶脉间黄化或仅较大叶脉保持绿色,甚至整片叶呈黄白色或叶缘、叶尖干枯有时向内扩展,有时可导致顶叶脱落,出现“梢枯”现象。花木一旦出现缺铁性失绿,可根据不同品种,每隔3~5天在叶面喷施0.1%~1%的硫酸亚铁液,同时每周浇施一次稀薄的矾肥水稀释10~20倍,至新老叶片复绿为止。另外,也可在萌芽生长期采用如下方法:
1.对于木本类花木可将0.2%~0.5%的硫酸亚铁液用吊瓶输液法缓慢输入树干木质部内若木质松软,也可用注射器每次注入适量,至嫩叶完全转绿为止。
2.将植株茎干或较大根用利刃劈裂,然后根据植株大小每次将0.05~2克硫酸亚铁适量夹入裂缝内,用塑料薄膜包扎。对较大木本类也可在干或根上钻一小孔,然后将1克或2克硫酸亚铁塞入孔内,用石蜡封口。
3.根据具体情况,将0.2%的硫酸亚铁溶液盛入大小适宜的玻璃瓶内,在花木周围适当位置挖根,找细小根截断,然后将截断部位插入瓶内溶液中埋好,一周后取出或更换。
4.结合病害防治,配制铁铜波尔多液即硫酸铜、硫酸铁、石灰和水的混合液一般硫酸铜∶硫酸铁∶优质石灰∶水=1∶1∶0.5~2∶200~240 喷施病株,既可防病,又可补铁,同时又能避免波尔多液中铜过量造成的危害。注意应根据不同品种合理使用该波尔多液,桃、李、杏、梅等对铜敏感者在生长期慎用,茄科、茶树、瓜类、葡萄等对石灰敏感者应用灰少量式波尔多液其中硫酸铜∶硫酸铁∶石灰=1∶1∶0.25~0.5。